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各類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約600-700億噸,年產生量近100億噸,且呈逐年增長態勢。
有關數據顯示,全國600多個大中城市中,有近25%的城市缺少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
具體來看,年均工業固廢近30多億噸、工業危廢5000多萬噸、醫療廢物200萬噸及4億噸的生活垃圾。
固廢處理的矛盾隨著總量的不斷提升,成為當前無法逃避的現實。
固廢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的同時,非法轉移傾倒事件高發。
另據工信部相關數據,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約33億噸,歷史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占地超過200萬公頃。
而在醫療廢棄物處置方面,76個城市負荷率已經超過....,近五分之二的城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負荷率在90%以上。
在頂層設計多次強調追求綠色發展的背景下,早在1年前,“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就列為當年的重點任務。
而“無廢城市”的建設與近期固廢相關條例都有關聯,詳實程度接近于“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
不過,“無廢城市”并不意味著不產生廢物,也不意味著廢物都能綜合利用。
那么,未來什么樣的城市才能算是“無廢城市”呢?
就在不久前,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對外公布《“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和《“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試行)》,圍繞建設目標、試點任務、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板塊,進一步為此前11個入選試點城市勾勒出“無廢”路徑圖。
具體舉措上,主要圍繞理順城市層面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的體制和長效機制下功夫,指標如下圖:
以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為核心,未來1年內,包括深圳市、包頭市、銅陵市、威海市、重慶市、紹興市、三亞市、許昌市、徐州市、盤錦市、西寧市在內的11城將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包括建立部門責任清單,集成國家單項試點可推廣應用的制度,探索建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等。此外,福建光澤,河北雄安新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江西瑞金將作為特例推動。
在兼具生態效益的同時,固廢處理市場背后的產值規模也被重新審視與評估。
業界分析普遍指出,從“清廢行動”中嚴格管控向“無廢城市”全過程綜合處置的業態格局,也意味著固廢處理市場全新的產業鏈:
這其中,就包括加速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危廢處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細分領域需求釋放。
“10個試點城市確定后,才能估算出市場規模,但根據這幾個領域的基數以及關聯度和協同性看,萬億元市場空間是有的?!?
從更長遠地看,到2030年,我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6.98萬億元。
屆時,固廢處置市場將躍居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和經濟增長新動能。
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固廢處理業務收入占比超過20%的A股上市公司不足25家。而要在一邊是尚處混亂的市場現狀,一邊是“無廢城市”建設預期帶來的發展前景中“掘金”,則必須要求整個處置產業鏈的正規化與規范化,對整個產業體系進行重新“洗牌”。